TOP
9月3日消息:進入9月后,中國精煉銅市場迎來罕見的供給收縮。多家研究機構預測本月中國精煉銅產量將環比下降4%-5%,這是自2016年以來首次出現9月份產量下滑。
產量減少的直接原因是新近實施的稅收政策壓縮了廢銅加工利潤,使得將廢銅冶煉成陽極銅的動力減弱。陽極銅是生產精煉銅的關鍵中間產品,其供應不足直接限制了冶煉廠的產能釋放。
此外,冶煉廠在9月份進入設備維護高峰期,關停檢修的冶煉廠數量將由上月的三家增至五家。
這不僅削弱了陽極銅的產出,同時減少了精煉銅加工的原料來源。以往即便有冶煉廠停產,精煉廠還能通過外部采購陽極銅維持運轉,但如今由于供應緊張,替代來源也難以彌補缺口。
據上海金屬市場數據顯示,依賴廢銅或陽極銅的冶煉廠開工率預計將環比下降8.3個百分點至59.9%,進一步放大了供應萎縮的效應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番減產恰逢銅消費旺季。精煉銅在建筑、電力基礎設施及制造業中用途廣泛,而需求往往在秋季進入高位。
分析人士認為,這種供需錯配或為銅價提供支撐。同時,美國聯儲局可能啟動降息的預期,也增強了銅作為大宗商品的投資吸引力,市場價格或面臨雙重利好。
從產業鏈角度看,設備檢修雖然減少了部分銅精礦的消耗,但這可能在短期內減緩加工費(TC/RC)繼續下跌的壓力。加工費是冶煉廠的重要收入來源,由礦商支付,用于補償將銅精礦轉化為金屬的加工環節。然而,自去年12月以來,受制于全球銅精礦供應不足,加工費已跌入負值區間。全球多地新增冶煉產能陸續釋放,而礦山供應增速未達預期,形成了長期而嚴重的原料緊缺,迫使部分海外冶煉廠停產。
對于中國冶煉廠而言,當前的不利局面可能在11月與礦商的年度長單談判中轉化為籌碼。若因檢修減少對銅精礦的即時需求,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現貨加工費的水平,從而幫助冶煉廠在議價中爭取更好的條件。不過,分析普遍認為,盡管九月乃至十月的產量會繼續承壓,中國全年精煉銅總產量仍將創下歷史新高,這主要得益于前期擴產項目逐漸釋放的產能。
整體來看,中國銅產業鏈正處于結構性調整期。稅收政策帶來的成本變化與全球供需錯配疊加,使得精煉銅生產的波動性加劇。未來幾個月市場將高度關注供應收縮是否導致價格進一步上行,以及冶煉廠能否在年度談判中改善盈利空間。這一動態不僅影響中國國內金屬市場,也將波及全球銅產業格局。
Copyright © 2000-2023 中金網 版權所有 網址:www.trsmw.com 營運商:廣東南海鵬博資訊有限公司 經營許可:粵B2-20120193 粵ICP備11039585號
粵公網安備 44060502000397號 


